作为喜欢读书的人,对于书巢这个项目还是希望能够越做越好,大家都来说两句,贡献点智慧?
最新回复
-
Octavian 2015-10-21 11:06 1楼
作为书巢的忠实粉丝,我在书巢上面也活跃的有些日子了。只是很好奇为什么大家都是爱书之人,为什么就不在书巢上面分享一下自己读书的心得呢?思想因为交流而伟大嘛。另外在书籍传递方面,两个人能够抽出时间来碰面传递的成本真的是很高,好几次借书都是这么不了了之了。不知诸位有何高见呢? -
tiankui023 2015-10-21 11:11 2楼
@Octavian 目前只有一次借书成功的经历,三本书快递给了同城书友。赞成你的观点,目前书巢“交易”成本太高了,整个流程下来时间比较长,体验就差了。希望这个产品能够越来越好。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个平台活跃度不高,为什么我要把读书心得发在这里,而不发在豆瓣呢?
另外,读书和写心得也是两码事,书能看懂的人很多,但是真能写出一篇5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的人却很少。 -
Octavian 2015-10-21 11:40 3楼
@tiankui023 你所说的按照大众的思考方式确实是这个理,可是现实中很多的现象在它出现之前,大家都认为它们没有差别。比如说: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真的有很大差别吗?为什么现在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的重量级却在不同的级别?现在也许有人会说微信朋友圈的隐私性和朋友存在感让微信朋友圈火了。首先我们姑且不讨论这个理由是不是它火的缘由,至少这种马后炮的缘由分析是怎么也无法用来预测一个产品的未来。另外微信朋友圈的隐私性实际上和朋友圈在大的范畴之下所从属的社交分享范畴是背道而驰的,社交分享讲的就是公众曝光率,而朋友圈反其道而行之。这种做法在它火之前,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是自杀行为。所以把心得发在此处和发在豆瓣上还是所不同。
另外读书心得的功用还是很多的,有诸如: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以供未来自己回味;用以分享想法启发他人。有些其他的恐怕就只是为了简单的几句为了情节不是大团圆的喟叹,或者几句对悲惨人物的情不自禁的怜悯,或者几句对那些让人拍案叫好的情节的赞美。以上所有的所有都只是为了赢得那个借去我的书的人,或者我借了他的书的人能够由衷的在我的心得后面回复上一句:“啊!你也是这么想得啊!”我知道我遇到了一个读懂我的人。
-
tiankui023 2015-10-21 13:49 4楼
产品发展初期,还真是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可能和创始人设计的路线有很大差别也不一定
以书会友寻知己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
wonsper 2015-11-07 11:32 5楼
我觉得首先需要一个据点,哪怕是办公室,可以有定期活动,并且降低交易成本 -
-
Ashley 2015-11-08 10:59 7楼
说说我的观点吧。
首先,书巢没有在我所在的城市推广开,之前根本不知道有这个网站,是我想分享书籍,一个程序员朋友告诉我有这样一个网站,推广不利。
其次,小的功能上的设计不够人性化,比如,设置城市智能在个人设置中完成。
第三,核心的功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网站的核心功能按照我的理解是可以互相借阅书籍,但是这个功能比较隐蔽,没有凸显出来,如果把网站的核心功能作为论坛或者社区的话,没有办法和豆瓣拼,再者,如果只是秀书的话,晒书房的人气都比这里旺。
总之,我觉得一个是运营力度不够,二是核心功能不够突出。 -
-
JoyJiang 2015-11-09 19:25 9楼
在书巢的所有的人,你们好~接下来的话如有冒犯还请多包涵。
书巢的发展有点慢,我觉得问题大约是这样的:
就社会化大背景的问题:
第一,受众面不如预期。以书为媒介的交友不是现在环境中的主流,而很多人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宁可在碎片阅读上,也不愿意花碎片的时间去阅读整本的书籍。因此,除了研究者和真正的书籍爱好者可能阅读书籍的人不多,这就说明书巢的锁定的用户可能就有限了。那么在有限的用户中,再找到阅读去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分享的人就更加小了;
第二,暂时没有什么核心的吸睛成就。书巢的idea很好。但是书巢并没有做出什么特别吸精的成就:社交活动或者技术创新,导致在一定的情况下就处在弱势了。而这个时候的推广无疑是雪上加霜的:因为很多人被推广之后,来了一看几乎他们期待的都没有,包括活跃度,内容的丰富程度等,所以现在的宣传在很大程度上是起着反作用;
综上,建议:
1、做现阶段可以做的事情:丰富内容或者技术创新。
丰富内容:包括公众号的推广,线下和线上活动的开展等;
内容上的革新:增加用户的互动环节和频率;在书的分享方面,第一步做到纸质书本上某些精彩章节的分享:例如,我认为XXX本书上的某段内容非常精彩,我发出来,然后添加tag,系统做匹配分析,而加强这部分用户的阅读喜好之间的粘性等
2、技术上:不简简单单只是一个像bbs的讨论界面,需要简约的而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经济上,如果书巢的运营需要资金,可考虑众筹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可以作为积极的倡导阅读的方式引导更多的人阅读,并寻找读懂自己的人;二是真的可以有一笔启动资金。
我上面的胡言乱语如果有所冒犯,请各位巢友指正。
-
bigjoe 2015-11-11 16:25 10楼
我一口气上传了几十本,居然没有一个人联系我。 -
bigjoe 2015-11-11 16:27 11楼
官方不组织,光有个平台有啥用,放羊。 -
tiankui023 2015-11-12 10:56 12楼
@bigjoe 官方?这年月不要指望官方,即使是书巢运营不错,也需要积极热心的网友,所谓共建共享! -
ggy5348 2015-11-13 21:47 13楼
-
wangze 2015-11-14 13:10 14楼
不定期的线下图书交换集会如何? -
bigjoe 2015-11-15 11:25 15楼
我有时在想,读书是不是可能会消失?趋势是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
-
-
-
-
tiankui023 2015-11-16 17:07 20楼
看来这个话题还是有点价值的,很多书友都是非常关系这个平台,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书巢,让书巢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
Octavian 2015-11-17 00:12 21楼
@tiankui023 你的这个帖子应该被置顶啊。 -
bigjoe 2015-11-17 15:10 22楼
我在微信上嗮了下我的书单,是有那么几个人点赞,然后就没有下文了,都没有人上来注册。我微信600多好友。 -
bigjoe 2015-11-17 15:11 23楼
书巢的移动端适配没做,只有这个www网站版,唉 -
tiankui023 2015-11-19 10:41 24楼
@bigjoe 慢慢来,相信书巢推崇的理念应该是正确的,早晚会有志趣相投之人聚集在一起 -
tiankui023 2015-11-19 10:43 25楼
@bigjoe 看你的书单,也是IT界从业者? -
bigjoe 2015-11-19 14:28 26楼
-
tiankui023 2015-11-19 16:39 27楼
@bigjoe 我是上海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