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把书当成是一个金矿,阅读的过程就是开采矿藏的过程。但是我知道在我合上书扉页的那一刻并不等同于充分开采矿藏的那一刻。因为每次读完一本书我都喜欢远眺窗外,回想书中所写内容以及我的心得体会。尽管每次读完一本书都需要多日零散时间的拼凑,也算的上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了,可是每次能回忆起来的东西却只是点点滴滴。一种怅惘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个金矿恐怕我10%都没有开采出来。遂想既然第一次只开采了10%,那么多看几次多开采几次那么也能够让这本书尽其所值了。本人多年的实践证明除了工具书会有再次翻阅的可能,其它的书就再没有让我系统性拿起来读的吸引力了,不知道这算不算的上是人喜新厌旧的本性。总之,我对所有这样读过一遍之后就积压箱底的书一直抱有惭愧的歉意。
直到我遇到了书巢,当我意识即便是我只是开采了10%,但是如果第二个人也能开采10%,那么只要这本书能够被10人以上的人读过,那么这个金矿的利用效率完全就很有可能超过100%。我能将这本书捐出让别人一起利用的同时,也能够从别人捐赠出去的书籍中获利,这不就是书籍的共产主义嘛。因此每次看书的过程中我都很爱惜这本书,让它以最崭新的面貌等待下一个人的检阅。每次看完书之后感觉没有什么收获的时候也不再焦躁,因为我知道也许是我和它的相性不合,但是后面它一定会遇到能读懂它的人。
直到我遇到了书巢,当我意识即便是我只是开采了10%,但是如果第二个人也能开采10%,那么只要这本书能够被10人以上的人读过,那么这个金矿的利用效率完全就很有可能超过100%。我能将这本书捐出让别人一起利用的同时,也能够从别人捐赠出去的书籍中获利,这不就是书籍的共产主义嘛。因此每次看书的过程中我都很爱惜这本书,让它以最崭新的面貌等待下一个人的检阅。每次看完书之后感觉没有什么收获的时候也不再焦躁,因为我知道也许是我和它的相性不合,但是后面它一定会遇到能读懂它的人。
最新回复
暂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