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学术史上,施蛰存扮演的角色都不是无足轻重的,可有可无的。作为小说家、诗人、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和编辑家,施先生在新文学进程中的众多建树完全可以用“杰出”两字来形容;作为唐诗研究家、词学研究家、金石碑版研究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施先生的学术贡献同样令人瞩目。所谓“四窗”,每一扇窗都是如此灿烂辉煌,以至今人要研究施先生,不能不感叹“北山”的博大精深,难窥堂奥。虽然近年来海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施先生的成果,包括访谈录、专著和评传等问世,但严格来说,施蛰存研究还起步不久,还有相当大的研究空间有待开拓。本书汇集了海内外各界学人纪念施蜇存先生的文章,有施先生的文友、同事、学生乃至素不相识的读者对他的音容笑貌的描绘,对他的道德文章的追述。尽管这些生动的回忆以施先生中、后期的大学教学、文学著译和学术研究活动为主,仍提供了不少新鲜的第一手史料,将对施蛰存研究的深入会有所裨益,有所推动。
《夏日最后一朵玫瑰》收入施蛰存先生的文友、同事、学生乃至素不相识的读者对他的音容笑貌的描绘,对他的道德文章的追述,其中有些文字是专为本书而写的。尽管这些生动的回忆以施先生中、后期的大学教学、文学著译和学术研究活动为主,仍提供了不少新鲜的第一手史料;尽管由于时间和语境的不同,书中若干回忆存在说法不一、看法各异的情形,本书对施蛰存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所裨益,有所推动,却是完全可以预期的。2003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庆祝施蛰存教授百岁华诞文集》,书中有不少深情回忆施先生的文字。限于篇幅,本书只能从中酌选个别篇章。读者如有兴趣,可进一步参阅该书。
《夏日最后一朵玫瑰》收入施蛰存先生的文友、同事、学生乃至素不相识的读者对他的音容笑貌的描绘,对他的道德文章的追述,其中有些文字是专为本书而写的。尽管这些生动的回忆以施先生中、后期的大学教学、文学著译和学术研究活动为主,仍提供了不少新鲜的第一手史料;尽管由于时间和语境的不同,书中若干回忆存在说法不一、看法各异的情形,本书对施蛰存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所裨益,有所推动,却是完全可以预期的。2003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庆祝施蛰存教授百岁华诞文集》,书中有不少深情回忆施先生的文字。限于篇幅,本书只能从中酌选个别篇章。读者如有兴趣,可进一步参阅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