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革命年代》内容简介:革命年代,意味看大震动、大改组、大破坏,也意味着风卷残云、摧枯拉朽,其间有血泪、痛苦、死亡,也有激情和理想。我等有幸或不幸生长在这个年代,它给了我巨大的冲击,也给了我动力和人生的坐标,我和我的那些理想主义的朋友们从此注定了不会为了功名利禄去做研究,也不会心如死水,像研究古董那样去回望过去。于是,就在这喧哗的、实利主义的年代,守着某种信念,以及可能已是陈词滥调的所谓"知识分子的责任"等,开始摸索着观察、研究逝去的年代。
行走在历史的河流(代自序)/1
南京十年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3
对五四激进主义的再思考/18
南京国民政府权威的建立与困境/20
力行社的成立时间及组织层构考释/39
“太子”孙科
论大革命时期的孙科/49
从拥蒋到反蒋:1928-1931年的孙科/59
民主与集权的悖论:孙科与《五五宪草》/71
孙科与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 (1932-1945)/82
抗战胜利前后孙科政治态度的转变——兼论孙科的“多变”/93
孙科的宪政理念及其限度/110
孙科的晚年岁月/126
革命词语
重新认识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135
红军长征的历史叙述是怎样形成的?/139
抗战前夕延安发生的一场争论/150
革命大众主义的政治动员和社会改革:抗战
时期根据地的教育/162
“新人”的诞生/177
在革命词语的高地上/207
历史漩涡中的朱瑞/217
沙飞: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的一颗沙粒/221
革命女性陈琮英/228
时代遄流
鞍钢工人与“鞍钢宪法”/235
“大跃进”运动与国家权力的扩张:以江苏省为例/244
能不说丁玲?/257
初读《杨尚昆日记》/270
读《七律·有所思》/279
观察与史料
叙事视角的多样性与当代史研究:以50年代历史研究为例/289
小人物,大历史/300
当代中国史史料的若干问题/324
台北所藏大陆20世纪50-60年代资料过眼录/332
海峡两岸孙中山研究的趋同/339
反思中的开拓——茅家琦先生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见解/344
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350
难忘吐露港畔的“学术家园”/385
后记/390
行走在历史的河流(代自序)/1
南京十年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3
对五四激进主义的再思考/18
南京国民政府权威的建立与困境/20
力行社的成立时间及组织层构考释/39
“太子”孙科
论大革命时期的孙科/49
从拥蒋到反蒋:1928-1931年的孙科/59
民主与集权的悖论:孙科与《五五宪草》/71
孙科与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 (1932-1945)/82
抗战胜利前后孙科政治态度的转变——兼论孙科的“多变”/93
孙科的宪政理念及其限度/110
孙科的晚年岁月/126
革命词语
重新认识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135
红军长征的历史叙述是怎样形成的?/139
抗战前夕延安发生的一场争论/150
革命大众主义的政治动员和社会改革:抗战
时期根据地的教育/162
“新人”的诞生/177
在革命词语的高地上/207
历史漩涡中的朱瑞/217
沙飞: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的一颗沙粒/221
革命女性陈琮英/228
时代遄流
鞍钢工人与“鞍钢宪法”/235
“大跃进”运动与国家权力的扩张:以江苏省为例/244
能不说丁玲?/257
初读《杨尚昆日记》/270
读《七律·有所思》/279
观察与史料
叙事视角的多样性与当代史研究:以50年代历史研究为例/289
小人物,大历史/300
当代中国史史料的若干问题/324
台北所藏大陆20世纪50-60年代资料过眼录/332
海峡两岸孙中山研究的趋同/339
反思中的开拓——茅家琦先生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见解/344
六十年后再论国民党大陆失败之原因/350
难忘吐露港畔的“学术家园”/385
后记/390